展会资讯 > 往届展会演讲 > 正文

高可用性的融合调度指挥系统及行业应用

2012-09-14 15:24:46 来源:企业网D1net关注官方微博

国内面向政企网络通信行业最重要的会展 - 2012年秋季CENCE中国企业网络通信大会暨展览于9月13 - 14日在上海盛大举行,同期举行的还有CCS云计算高峰论坛,这也是国内面向政企客户的最重要的一个会展。本年度政企行业的IT大奖 – CCCA中国云计算大奖,CENA中国企业网络通信大奖也将揭晓。

本次会展重点涵盖UC协作,呼叫中心,视频通信/多方通信及应急指挥调度等领域,近三千名来自政企行业企业的IT主管,渠道,运营商和厂商将参与此次盛会,深度探讨企业网络通信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享与交流企业网络通信的优秀案例,约150家媒体参与报道。多家国内外知名厂商将以中国企业网络通信大会为平台展示其最新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同时多位CIO和运营商将和大家分享实战案例。

以下是现场快递。(声明:本稿件来源为现场速记,可能有笔误和别字,仅供参考)

\
广哈通信研发中心总监 张聚明

主持人:接下来请出的是广哈通信研发中心总监张聚明先生,他的演讲主题是高可用性的融合调度指挥系统及行业应用”,大家掌声欢迎!

张聚明:各位嘉宾下午好!刚才听了叶总和张处长的精彩演讲,对融合调度通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们今天新荣幸有这个机会从高可用性融合调度角度把我们对融合调度的理解给大家进行一个探讨,也希望大家能够对我们多多指教。

首先分几大块:融合、高可用性和案例的分享。刚才张处长通话里边已经提到,调度系统从我们目前接触到的来看,上一代调度系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是业务种类,原来还是集中在主要以语音业务调度为主的业务种类上。但实际上它需要这么多的业务来支撑,比如说除了电力调度、语音调度还需要接入到视频系统统一完成调度过程。但是由于整个电路调度时代,整个技术架构的封闭性造成了整个业务应用的封闭,很难进行一些技术上的整合和融合。所以又独立产生了相互的隔离,这是现在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这几年也看到很多地方已经开始上融合的调度系统和软交换调度系统,业务上由原来单纯的语音调度扩展成了基于多媒体的调度和基于融合通信的调度。我们很多用户对整个基于IP的通信,承担调度业务仍然存在一定疑虑。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的,已经在使用中电路调度系统又不希望这么快的淘汰掉。我曾经看到过有些用户都会考虑电路先摆在一边,你能不能给我上新的软交换调度。这样的话基于电路和新的软交换怎么样融合,怎么样平稳过渡,保障业务的平滑升级,另外也提升对调度员的体验。目前如果解决不了融合的话,调度员可能在某种情况下需要用到电路调度的时候仍然还要切回到原来的模式操作上,所以整个调度体验就会变得很差。

种种问题也就导致了所有调度过程中需要我们进行技术上、业务上和整个技术平台上的融合。从融合这个角度,从这几个方面来理解融合这个问题,首先刚才提到了现有的用户基本上都是用于电路交换基础的调度系统。它的特点就是单纯的语音通信、封闭,但是可靠性已经被无数年的应用验证了,所以用户很信赖它,很依赖它。软交换有它的好处,业务种类很丰富,很容易跟其他的系统进行整合,在这种情况下用户既不想放弃原来电路交换的可靠性,又想尝试软交换的应用。在软交换没有很长时间的验证之前就希望能够把两个融合起来,相互的优点都能利用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技术平台上的融合,怎么样保证电路交换所有电路操作,电路指挥和软交换这一侧的调度操作,调度指挥融合起来。所以这就需要底层上的融合。其次就是业务融合,大家从资料上,从张处长的发言里边也看到,现在调度上不单纯依赖于语音的调度,一方面需要有语音,另一方面希望被调度下达地方的视频能够直接传回到应用中心,甚至传到所有领导面前,让大家看得到现场是什么样的情况,所有指令下去之后产生了什么样的反映,这是对视频业务的需求。

另外大家都知道所有且通信或者专用系统里边除了调度指令的下达以外,同时也需要很多书面文件或者相关的资料,甚至有一些流程单据或者授权文件需要下发下去,整个数据怎么样能够跟调度业务同步,整合,也需要业务的融合。其次提到怎么样能够简单、便捷的进行会议的应用,进行整合,包括语音会议,包括视频会议。

所有这些加起来就是业务层面的整合。其次应用层面上,原来有很多套应用系统,包括生产、指挥,或者生产过程用的信息系统,包括原来的视频监控系统,视频会议系统。这些应用之间也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技术平台,能体现融合和整合,这是对应用范围的融合。另外就是刚才提到怎么样保障原有电路调度用户和软交互用户实现融合。所以从我们的理解的角度上说融合调度指挥系统,融合这两个字其实代表了这一系列三个层次方面的融合。

当然随着融合调度系统逐步在整个框架里边的应用和在整个行业上逐步应用越来越多,对整个调度高可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明显。首先原来调度只存在语音,现在一个平台上承载了更多的业务,包括视频,包括会议,包括信息等等,那么它的可靠性跟原来的可靠性的级别有明显提升。原来中断可能只影响语音通信,语音通信现在有无数种途径绕过去。多个平台整合到一起,一个平台怎么样让业务不间断已经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这是一方面。

刚才也说了随着系统应用的越来越多,别人对整个调度指挥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希望整个调度响应速度越来越快,可靠性尽量不要造成任何的中断。这几年看的话,在一些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时候,媒体和民众对整个行业,政府响应速度和处理速度关注度越来越高。所以对这一块也要求整个系统可靠性更加的提升。

所以综合这几个方面,基于融合通信和软交换技术之后对系统平台的可用性要求日益严重。而实际上其实基于IP通信,好多企业里边部署的时候承载网很难专用。所以对IP技术来说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对调度是有影响的,我们作为调度指挥怎么样利用IP的便利性,但是把IP针对不稳定交换克服掉。所以我们需要从软件的保障,硬件的保障,终端的保障和整个发展保障各个方面克服它。

其实这几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首先从底层来说硬件的保障才能保障单体服务可靠性的提升。而软件架构的应用可以利用多个软体服务器提供整个系统的提升,整个应用的保障和系统方案的保障能够使得多套系统之间怎么样能够让它的可靠性有所提升。

硬件架构这一块,我们现在很多小型软交换或者小企业,虽然也是软交换系统,但是采用的基本硬件平台是基于英特尔架构的,普通的计算架构,PC架构或者稍微好一点的是服务器架构。但是这里可靠性的保障原来是为了功能或者计算机行业,网络行业可靠性的标准设计的。那么怎么样让硬件的架构提升到保障通信行业甚至专用通信行业的可靠性?这里边提到这几年已经越来越多的从运营商角度过渡到ATCA角度。ATCA架构本身就是电信标准的硬件可靠性平台,这一块首先做了几方面的改进,首先用背板的方式解决了整个背板交换可靠性,其次解决了整个供电稳定性、散热方面的可靠性。

整个基于ATCA架构可靠性保障基本上成了电信行业通用的可靠性保障。这是第一块基于ATCA架构保障这一块。硬件架构上我们也需要采用工业标准专用硬件,而不是通用硬件。大家知道专网可靠性的要求,可能对电信运营商网络要求还要高一些,因为现在运营商网络游一定的计算,所以不会每个用户无阻塞,也不会每个用户都无中断。如果用调度领域的时候,很多时候要求每个调度坐席中断控制的很严格。

所以终端业务也好,业务服务器也好即使没有采用到标准的ATCA架构,也要采用专用架构,提升硬件的可靠性。另外就是硬件的基本保障,除了这些平台基本要求以外,我们对硬件所有接口的考虑,所有的电源,主要部件等等考虑。一般基于服务器架构的时候,现在有双电源的,有双接口,每一块或多或少有一些瓶颈的存在,怎么样能够让整个系统进行独立的保障?除了这些接口、主控和电源等等分离以外,另外涉及到怎么样能够让多台服务器并联起来,给系统提供可靠性的要求。

这就涉及到整个软件平台保障,分几个方面,一方面是底层技术平台这一块,这个层面提升可靠性,它的核心的关键是怎么样能够让多套独立的系统并联起来,给系统提供服务。这样的情况下任何单台系统即使中断了不会影响整个业务平台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使得所有的业务不会进行中断。其实现在炒的比较火的概念,云计算和云存储概念的确很好的应用到这一方面。云计算和云存储已经脱离了单体硬件平台的依赖,通过把多个硬件平台的虚拟化统一提供业务,提供应用,这样的话任何单体硬件也许只会影响整体能力的下降,而不会影响到整个业务的中断。这是整个云计算保障这一块。

存储这一块所有的业务数据,用户配置数据都放到云存储里边也会避免单台存储服务器或者单台数据库整个业务的中断。这是软件技术平台这一块。软件技术平台保障实际上是处理平台以下的,包括硬件平台、软件平台整合,从这个层次保障了系统的可靠性。我们还要从所有数据应用角度如何保障整个可靠性。从数据应用的角度上看,我们要涉及到既然多个服务器汇聚在一起,那么怎么样多个服务器之间配置信息,包括所有的帐户,包括所有的呼叫信息,当前哪些人处于通话中,哪些人正在发起通话,所有信息怎么样能够同步,这也是这一块的保障。

我们期望的目标,通过数据同步的网站任何一个地点,任何一个终端可以随时接入业务。上海设立调度指挥中心,我在广州也设了另外一个指挥中心,网络接通的地方只要有我的终端,有我的授权随时可以接管所有的调度业务。这是整个数据同步的网站。

技术方案保障这一块大家谈的比较多一些,本身主营系统之间,这是同一个系统内的保障。无多倍数就涉及到同一个系统跟另外一个备份中心或者多个备份中心之间的保障,还有多套系统之间怎么样相互切换,保障整个应用。其次整个系统方案这一块,方案里的构成分了几个层面,从最底层的终端层,包含接入这一块,还有整个呼叫控制平台的层面。第三是上层的业务应用层面。

从这几个方面来看,终端层面所有终端涉及到两个方面,第一原来兼容电路的调度系统和软交换调度系统,即使同一个终端上往外发起呼叫的时候会自动选择。软交换如果不通的时候自动通过电路交换这一侧发起呼叫,调度员操作透明的,调度员体验是提升的。终端这一块和接入这一块,包括所有的网关都按这样的标准配置,包括双接口、双电源,IP无双接口这一块。电路双接口、IP双接口这一侧全部采用了多归属注册,可以保证整个业务不会产生相应的中断。

平派层这一块,结合刚才说的对已有用户已经有电路平台的,或者说可以提供电路平台作为网络通道的,可以同时组建基于电路平台和软交换技术平台的整合。结合到下面的终端的整合,再加上平台的整合,两套之间互为备用,这样就更大幅度提升了可靠性。另一方面也解除了很多用户心里的一些担心或者疑问,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所接触行业里的用户,有些用户还是担心会不会全部业务放在网络上。

业务层主要是几个方面,一方面是呼叫同步,不管呼叫落到了软交换侧还是另外的服务器侧,所有的呼叫都可以同步通知到所有需要关联的服务器上。比如说落到了软交换,但是同时电路也接到呼叫,其他的备用中心同时接到这个呼叫。所有的呼叫都会到达相应的调度终端组,那边可以自由选择优选的通道,对整个通道进行接听。所有状态之间同步消除,同步处理也会自动所有系统同步起来。相关的录音系统,整个操作动作都会完全同步进行状态同步处理。

后面是对几个应用方案的分享。首先是电力调度指挥行业的应用,这里边主要是几个特点,第一个基本上所有电力调度用户这一块都有现有基于电路交换调度指挥系统。在这种方案上构建的时候,首先新增软交换平台因为调度的应用,已经是主用,备用,夯系统的。第二所有终端,不管是原来电路交换上的纯电路模式的终端还是新上软交换,纯软交换模式的终端或者双模终端。双模终端既有电路的U接口,又有IP接口。所有终端都可以整合,行驶同样的调度权和同样的调度地位,这样的话就保证了终端业务呼叫上的融合和可用性的提升。

其次基本上我们目前所接触到的除了主备用以外,一般都会在异地设立一个备叫中心。尤其这几年自然灾害的时候这个城市可能受到影响,异地中心就会对它的有关所帮助。再其次,分级架构里边一般分到国网,网局,省局。这里边又提出一个概念,比如说上省局可以作为地级局的备用,这里边也可以通过多倍数和双倍数的方式实现了省备,地备的功能,直接通过省局的服务器就可以实现所有完整调度功能,底下所有呼叫就是透明的,直接转接到呼叫中心那里去。

如果整个网络都不可以用了,我在任何其他地级市,只要得到省级的授权,直接起用调度台,接管那个地级市的调度业务。这是电力调度方案的保障,主要突出终端融合性,电路与软交换的融合性,省市之间分级不同的备份情况。

其次分享一下交通行业,交通行业从目前接触到的,比如说铁路或者高速之类的应用,主要是几个方面,一方面是基于本身系统的准备,其次是调度中心的备用,比如类似京沪高铁,既在北京一侧有调度中心,上海这一侧也有调度中心,是调度中心的冗余。铁路局下面有一些分系统,对车站有分系统,这一块我们也提供分系统和主系统之间相互冗余,相互接管的方案,可以实现整个备份。

所有地方的调度台,不管归属在哪台软交换上,归属在哪个地上都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划分成同一个组,可以接管相应的调度服务。这是对整个交通行业的考虑。

应急应用这一块跟其他的应用类似,主要多了对无线,对视频,对单兵,或者各种便携设备,包括PDA和电脑的接入。实际上构建的时候一般情况下会根据实际的需要,在异地构建至少两个不同的应急中心,互为应急情况下的备用。这其实也考虑到,因为应急本身就是针对各种重大社会事件和自然灾害的时候使用的。自然灾害有时候很可能影响到一个城市的通讯,在异地有通讯指挥能力的话,也能顺利接管整个应急指挥。

最后简单提一下,我们公司实际上就是在整个调度领域专注于调度的公司,我们已经有接近20年调度指挥行业的应用。我们在电力专网调度这一块,电力专网里边我们应该是第一品牌的,并且公司这一块拥有广州市级指挥调度工程技术中心,专门针对应急指挥调度方向的开发。希望大家有机会多去关注我们公司,也多给我们做一些指点和交流。谢谢!

(责任编辑:sjia )
关键词:融合调度
分享到: 0
相关视频

展会早知道

输入电子邮箱,了解最新展会动态:

CIO-CRM-ERP-IM-IPV6-IP电话-IP语音-OA-UC-VPN-安全-测试-存储-电源-多媒体通信-服务器-呼叫中心-交换机-联络中心-路由器-企业通信-企业网-企业信息化-企业业务-企业应用软件-渠道商-融合通信-视频会议-视频监控-数据通信-数据中心-统一通信-网真-协作--虚拟化-移动办公-应用交付-远真-运营商-运营商政企/集客业务-增值业务-智真-IAAS-PAAS-OA-ERP-容灾备份-Virtualization-虚拟化-大数据-公有云-混合云-云安全-云平台-云应用-绿色IT-运营商政企/集客业务-物联网-移动互联网